您好,欢迎访问!

温校长推荐课改好文《二》: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发布日期:2016-04-12 来源:

温校长推荐课改好文《二》: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条渡船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核心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培养学生的素质。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含义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和谐,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见解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是充满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每个不同的见解都能得到尊重。和谐的课堂是宽松的课堂,是充满心里安全感的课堂。 高效,就是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质疑,就是思维的高度活跃。高效的课堂是专注、投入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借鉴提升的课堂。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目标

1、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益大、效果佳,师生共同获得最佳发展。效率高,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效益大,就是课堂发展度大,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效果佳,就是课堂满意度好,即课堂教学目标、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结合,追求单位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2、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组织与协助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合作、教师点拨,促进学生具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目标

3、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途径”与“终点”。高效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三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首先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课堂中应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即动态成常态,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目标

4、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高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应关注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关注全体学生在其最佳发展区都获得的最佳发展。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面向全体学生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5、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不断成长。学生学的幸福,首先源于教师教的幸福。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排在第一位。学校应以青蓝结对、导师引领为动力,以学科工作室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为思路,以读书沙龙、基本功比武等为依托,以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为契机,以继续教育、在职研修为提升,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学习与教学反思,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实施导学案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就是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导学案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导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课前预习,引领课堂教学,促进课后巩固。导学案是学生无声胜有声的老师导学案不限于学科,不限于年段,像一位温柔又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老师,指导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无声中,在有条理的学案目标的引导下,敦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新知。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如:搜集资料,组织资料,综合信息,识别判断等技能。为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石。在自主获取新知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识品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做事认真,喜爱思考等习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摒弃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导学案在课堂的使用,让学生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并为主动提出问题做好了准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用同学们的话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的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又怎能学不好呢?什么是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指导、引导;“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包括独自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而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方向标。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导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  面语          

 导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传统教案的弊端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导学案体现的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导学案”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教师个人按备课组长分配的任务提前备课,集体备课时间各备课组商讨定稿形成集体备课,教导处打印下发后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再进行适合自己风格的个人二次备课,形成教学导学案。

1、个人主备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入手。

2、集体备课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电子初稿,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商讨、交流定稿后交给备课组长审查,备课组长审查通过后交教研组长再进行验收。教研组长通过后交教导处审查通过,教导处审查通过后制成正式文本下发至任课教师。“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3、二次备课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于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

4、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师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各教师负责将每周的“导学案”进行整理成册于周五上交,教导处进行备课检查,每学期结束后各教师将所有导学案再统一整理成册,作为个人备课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妥善留存。

 “导学案”的编写的十大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3、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实际,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感悟学习,成长生命。                                                                        4、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5. 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a.学科信息的准确性;b.学科信息的系统性;c.学科信息的思想性;d.学科信息的启发性;e.学科信息的多样性;f.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5. 问题化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6.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7.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A B C三个层次。在保证AB层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习需求。确保不同层次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8、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9、能力立意原则导学案是高效学习的线路图,而线路图通向的目的地是能力提高。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和情景的预设,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景,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10、创新性原则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具体要求: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也可以根据内容需要,一个知识点一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二)知识链接  (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组学,群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体现在导学案中的作用就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主要是突出当堂训练、当堂检测,通过当堂检测训练,反馈目标达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最后进行当堂练习巩固,实现知识迁移和拓展,同时,设计的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梯度,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提纲内容来设计,题目不在多而贵精,既考查知识有检测能力。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达标检测可设计以下内容:

⑴咨询解惑。通过自学、导学,完成教学的基础目标,解决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有差异的,他们难免还有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受咨询、解惑,实施因材施教。

⑵巩固迁移。教师设计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⑶反馈补救。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定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⑷延伸发展。树立“大教学观”,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开展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时空,为创造性学习提供铺路石。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地讲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1.统一编写程序: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要包括:(1)学习目标;(2)重难点预测;(3)知识链接:(4)学法指导:(5)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6)整理学案:(7)达标测评:(8)自主反思。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规范

4.统一编写格式。

5.统一审批程序。编制人带修改后的正式学案,先交备课组长审批,备课组长要从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后送包科领导,包科领导要按照学案的格式要求、内容要求最后审定,签字才能印刷。

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导学案上课流程

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2、预习交流,准备展示。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对学群学,补充完善学案,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分组展示,质疑对抗(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组成员掌握,做好展示准备)

4、展示提升,拓展延伸(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

5、知识疏理。

6、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这些环节依课型、教学内容而定,不一定面面俱到,搞僵化模式。

导学案的评价

导学案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二是对教师。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师生热情参与、积极主动的动力。首先,教师要每节课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评定,对预习到位、书写规范、双色笔使用、纠错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班级展示学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有帮助。其次,每周评出优秀完成导学案之星,给予鼓励,引起学生高度的重视,从而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导学案,若能进行量化评定效果更好。学校对学生的导学案要定期进行抽查量化,督促教师的工作。每学期进行学案的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教师编制导学案付出许多许多,尤其是学案的环节设置、反复修订、集体讨论、电子打印等,是教师心血的结晶,因此一定要激励教师的热情,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其奖励将是推动高效课堂的直接动力。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学案设置可分为ABCD四层

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

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

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

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3.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4.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5.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6.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3.课堂上注意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指南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而不能替代课本。6、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8名,最好6)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是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6、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发动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成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7、如何划分学习小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也许有的班额较大,6070之间,8人一组,8个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与组员(4),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 B1B2 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7、如何划分学习小组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7、如何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是小组的建设力量。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7、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给小组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8、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导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培训小组长的具体措施